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2:00

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新闻 / 馆员荐书 / 馆员荐书专题之“心中的家乡”
馆员荐书专题之“心中的家乡”
发布时间:2020/12/7 17:19:37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301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今年的我和我的家乡领衔主旋律电影,这一部看起来颇似去年大热的《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相比于“爱国”这个宏大又宽泛的主题,我和我的家乡更加聚焦于“家乡”这个点

说到家乡,总会让人热泪盈眶。苏轼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别》中,写道:“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你印象中的家乡,是屋前的那棵大树,门前的一捧黄土,还是撒丫欢跑的田野,与小伙伴嬉戏的溪涧,亦或者父母眼中噙满的泪水?

作家沈从文多次在文学作品中提到让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湘西,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情总是牵动着他的神经与心绪,在他笔下,展现出一幅由湘西的风景、民俗、人文构成的史诗画卷。

为展现湘西的美丽,感受沈从文的思乡情怀,馆员从不同的角度推荐了相关书籍,来引发我们对乡土中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关注

——阅读推广部

  1. 《边城》

一山一水一方人:读沈从文《边城》的诗意世界

边城

索书号

所在馆

所在馆藏地点

在馆数/馆藏总数

I246.57/3

城市学院

一线书库

5/5

《边城》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代表”,是“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对其大加赞誉,称“《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也有文坛人士如是写道:“沈从文凭一颗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之美和人心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读《边城》,你会发现作者驾驭语言、讲述故事的超凡能力以及文人的社会担当。“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这就是湘西,一个故事发生落幕的唯美山水背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你一定会体会到汪曾祺先生所形容的“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优美的文字,所传递给读者的审美的体验。亦如观看一部电影、一台舞台剧,置身于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体会主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作者所要传达人心至善至美的情亲爱情乡情,以及文字给予人类的精神给养。古人说开卷有益,如果你喜欢阅读,希望由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一读沈先生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它,或许你也能从沈先生《边城》一山一水一方人的诗意世界,为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流通阅览部馆员石秀丽

2、《湘行散记》

美丽纯真——感受湘西

湘行散记

索书号

所在馆

所在馆藏地点

在馆数/馆藏总数

I266/496

城市学院

新书库

3/3

沈从文《湘行散记》下的湘西无限柔美秀丽,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神韵湘西的风景和人情即便寻常百姓的生活,都不是语言文字能够描述的,必须亲自去感受,然后牢牢地记在心里。

《湘行散记》这本书是沈从文新婚后不久,家乡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他独自一人,买舟还乡的路上写下的自己的沿途感慨,和对新婚妻子的思念。沈先生笔下的湘西极美,美中透着一股悲凉,他笔下的湘西人民极其淳朴,还写了他们为了生活所做的挣扎和绝望。

他印象中的家乡是美丽的,年轻人如猛虎般的活泼,乡民自在、淳朴和从容。而这次回乡,他感受到美丽的家乡在凋零,人们为生活奔波所做的挣扎和绝望都直击他的内心。在那里,有蛮力的水手和拉船人为了微薄的一点点钱,做着卖命的事——天再冷,水再险,照样往水里跳,而即使这样,他们却从没有抱怨,没有因为工钱少,就偷懒,照旧去担当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的那些女人,往往是为家计沦落风尘,但她们依旧不乏质朴和可爱,以及对生活的纯真希望。沈从文的文字中,有悲悯,也有对人生庄严的赞叹。

《湘行散记》文字很美,梦幻纯真。李欧梵说过,《湘行散记》这部作品一半是纪实,另一半是小说。沈从文写《湘行散记》时,常常承认他在写作过程中依靠的不是他亲眼所看的事情。沈从文将记忆中故乡的圣洁温暖,撒到字里行间。书中无不透露她对新婚妻子的思念。如: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其实就是很琐碎的事情,可是在沈先生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美,而且把对人的思念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看沈先生的《湘行散记》,忍不住使人萌发想去湘西的意愿,好想沿着他回湘西的路线,一路坐着小船去凤凰,沿途看山看水看吊脚楼,听风听雨听水浪,不知道会不会有水手在唱歌,会不会有苗家儿女对唱。可以肯定的是,那里的人民依然 “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存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何止是湘西人民,所有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何尝不是在这样生活呢?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各地处处展示着撼动人心的自然美。作者对自然界中多变的色彩与各种细微的声响格外敏感。他尤为关注的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湘行散记》人物画卷里,船夫、水手、纤夫、兵士、煤矿工人、妓女、商人,他们为生存而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承受了沉重的苦难。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八十岁老人还要为生存而去拉纤,水手随时都可能被激流卷走生命,却被视为“太平常了”。军阀拉夫派捐造成民变,妇女们只有卖身才能生存……透过这些平静的叙述,我们可以读到沈从文的文字里隐藏的忧愤与忧虑
在沈从文饱含诗意的笔触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湘西命运感到忧虑。“内中写的尽管只是沅水流域哥哥水码头及一只小船上纤夫水手等等琐细平凡得失哀乐,其实对于他们的过去和当前,都怀着不易形诸笔墨的沉痛和隐忧,预感到他们明天的命运——即这么一种平凡卑微生活,也不容易维持下去,终将受一种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能所摧毁。生命似异实同,结束于无可奈何情形中。”在历史的进程中,湘西无可避免走向衰落的命运。

《湘行散记》记录了时代之变,人事之变,沈从文以平凡的视角去记录和叙述湘西的风景、民俗、人文,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既有淳朴和阳光,又有悲壮和苍凉。沈从文关注人性,关注乡土,也引发我们对乡土中国的关注。

——流通阅览部馆员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