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2:00

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新闻 / 馆员荐书 / 五月好书推荐书评(二)
五月好书推荐书评(二)
发布时间:2020/5/20 20:18:1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3984

好书推荐《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这本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出生于旧金山一个农民家庭,早年生活经历比较坎坷,从小当过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卸货工人,还曾经去阿拉斯加淘金。正是那段淘金的经历,为他的这部小说提供了绝佳素材和真实体验。

本书的主人公是巴克它的父亲是一只圣伯纳犬,母亲是一只苏格兰牧羊犬,这给了巴克优良的遗传基因,有着健硕的身体和敏锐的大脑。全书内容丰富,我们能看到阿拉斯加广袤无垠白雪皑皑的冬日景色,也能够看到人类世界中的自私残暴和温良坚忍,更能够看到动物世界中的自然竞争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生活环境的变迁,使巴克从稳定安逸的日子中骤然脱离进入到偏远严寒的蛮荒之地,它自身也在曲折的经历慢慢蜕变,从一个文明社会的宠物变成了一个荒野深处狼群之王。

全书情景交融,引人入胜。作者的笔下,每一只狗都散发出“人”性,性格鲜明,形象丰满。表面写的狗的生活实际也充满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流通阅览部

湘豫

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书评

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书名叫《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作者是汪曾祺。他的写作风格朴实,字里行间说不尽一人一事、一花一木,道不尽一荤一素、一箪一食。他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有心便会感知到世间美好与趣味,这味道是林间花香,是生活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生活妙趣。

《万事有心,人间有味》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是先生的精品之作。每每读到此书,皆可透过他独特的视角,再嗅生活细节的一缕芬芳,感知孩童时期的雀跃。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讲述了生活平淡也勿要丢弃世间的妙趣与美好;第二辑从多角度描述了日常生活还需少俗虑,多豁达。他写昆明的菌类,“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他对昆明的怀念之情可见一斑。除美食,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一年四季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虫鸣鸟叫,事无巨细。闭上眼,可见生活气息。瞧,汪曾祺先生在本书还附带了菜谱,“小红水萝卜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临吃,浇以三合油(酱油、醋、香油)”,充满诗意。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生活的真实感,更在于生活的趣味性。让我们一起来品鉴。

流通阅览部

袁晚露

《追风筝的人》书评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心灵救赎小说。看到全书的最后,主人公带朋友哈桑的儿子,在风里追风筝的时候,那种快乐和解脱更是让人心动不已。“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故事以时间的顺序向前推进,如潺潺流水,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澎湃,点滴之中,却可以体会到人性和情感的真实,洞悉到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曲折。故事情节有隐喻,有前后呼应,友情、亲情、爱情、历史、战争、人性……总会有无数的瞬间触碰到内心的柔软,触碰到灵魂深处,让人震撼不已。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曾经,这里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地方。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人们。但这里也存在根生活闲适安逸。但是也有根深蒂固的主仆、种族、宗教差别观念。阿米尔和哈桑是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仆人,一个是普什图,一个是哈扎拉,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这种种标签,让贫穷、身份和立场变得对立和尖锐起来。

仆人阿里是阿米尔做法官的爷爷收养的一个小孤孩.他跟阿米尔的父亲从小一块长大,情同手足,儿子小哈桑是个先天有缺陷,长着小兔唇的孩子,是阿米尔童年最亲密的伙伴。哈桑也和阿米尔一样,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他对阿米尔忠心耿耿,就像自己的父亲对老爷那样的死心塌地,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

阿米尔和哈桑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

哈桑全身心的爱与付出,却总是被阿米尔所辜负。阿米尔从来都不会以平等的爱去回应他。在拿到风筝大赛的冠军以后,阿米尔得到了短暂的与父亲的交流,却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想远离哈桑,最后将手表和金钱放在哈桑的住处,试图栽赃陷害赶走哈桑。这其实也是阿米尔无法接受哈桑这样毫无保留的付出,他越能隐忍,越包容,阿米尔的良心就会不停地让他选择远离这一切。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阿米尔一直受着良心的谴责无法释怀。
  哈桑死去后,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这一次,他听到自己在对哈桑的孩子说着当年哈桑对自己所会所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阿米尔内心世界从狭隘、幼稚走向完整成熟的过程。很多人在年少懵懂时,做过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卑劣事迹,伴随一生挥之不去。也或者曾经伤害过别人,被别人伤害,在人生中某个孤独的夜晚又被想起,难以释怀。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翻阅过去,回忆从前,曾经痛过的时刻似乎不会被遗忘,再次想起依旧清晰。有的人因为新的经历学着放下,与自己和解,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难忘痛苦。人生,正是这样一场与自己的博弈,过去的终究成为历史,放过自己,铭记教训,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也许能更加洒脱。

累积多年的忧郁和自责终于在那一刻释放。在那一刻,阿米尔或许也明白了,与其终日忏悔,郁郁寡欢,还不如去为解脱,为救赎而努力。而这,就从原谅自己,正视自己的背叛开始。
  故事中的主人公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摆在阿米尔面前的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将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继续背负,要么抬起胸膛,走出往事,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
  我们最后在小说的结尾看到:“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追风筝的人》为我们寻找到心灵安定的力量:那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悔恨、自责、内疚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原谅过错和阴暗,振作开朗,学会建设性地对待未来的人生,和他人,和自己和解。

流通阅览部

《人生海海》书评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书名叫《人生海海》,这是麦家的首部长篇之作,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颠沛流离的一生,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和回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一个十岁小孩的视角展开叙述。以村落为演出舞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小瞎子、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故事在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推进,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谜底逐渐揭开。依托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那段动荡的历史,看到了那段历史中复杂的人性,也看到了浙江富春江边那个小村子也如命运多舛的人一样几十年的变迁。

这本书籍的叙事风格的确高超,情节跌宕起伏,把那些艰辛的人生苦难娓娓道来,举重若轻中释放出人性的救赎之道;希望广大读者读完此书后都会有所收获,领悟人生的真谛:大多数生命都在随波逐流中完成,有喜有忧有欢乐和艰辛,无论如何境地,做人做事要有底限和原则:不要有亏欠,可以有慈悲。

流通阅览部

邬启州

书推荐

这次我要推荐一本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书,书名叫做《断舍离》。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喜欢有个“备份”,做任何事情都会为了做好某件事情,会去无端的“牵连”出一系列其他的事情,但是其中又有很多的牵连是不必需要的,往往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出了一项大工程的错觉,让人心里憔悴,这就是生活中的做加法。比如妈妈教育孩子,不仅会在亲朋好友之前对比孩子的育学经验和方式,还会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育儿经验,反复多套的对孩子进行不一样的育儿尝试“策略”,想着总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孩子的,这就是多套备份的思维,结果发现最后没有一套是适合自己孩子的。但是如此的这样做加法,你会发现慢慢的你其实已经失去了太多的笑容,失去了太多的闲情逸致,失去了太多的从容和信念,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试试去做下减法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让我读到了这本《断舍离》,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 ,原来生活还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那就是做减法。

断舍离的机制我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做到这样,就是断舍离的愿望。物品是东西和感情的混合,判断自己是否喜爱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判断自己的喜恶,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对生活的敏感性,发现最真实的自己。所筛选出的物品可以反映自己的形象,清理物品就是清理自身。被喜爱的,需要的,舒适的物品包围,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别人看到的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从看的见的世界不断与看不见的世界建立起连接。爱的物品就是连接意识与潜意识。

生活的减法并不是要我们去放弃什么,而是满足自身,不强求。过好当下,知足常乐,便是最正确的减法。人的一生就像行驶中的列车,途中有有些人会提前下车,也会有人中途上车。聚散离合我们是无法左右的,学会适当的放手,学会选择性放手,总有一些人会在不舍时离开,总有一些事要被迫放下,总有一些路,注定一个人行走,总有一些坎坷,需要一个人坚强。

流通阅览部

徐红云